1)第119章 小型啤酒设备_国啤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德国人是最讲究精准的,有句话讲,德国人象钟表一样精准,所以他们也比较固执,他们提出的啤酒生产线的标准,省二轻厅的意见是全盘采纳。

  可是作为一个重生者,又通晓德语,围绕这条八十年代最先进的生产线,秦东与克丽斯塔之间就没少嗑嗑碰碰,大到游戏规则,小到基础设施,甚至是一个厕所,他与德方的看法有时都是不一样的。

  “……对,我们要的是这种蹲位,一个蹲位服务于五十个职工,……”

  克丽斯塔却露出了难以置信的表情,“五十人上一个马桶?”

  “不,不是马桶,是蹲位!”秦东很严肃。

  “我们认为至少八到十个人就应该有一个马桶,”克丽斯塔指指卫生间,“就是这种冲水马桶……”

  “那你应该到中国看看,”秦东笑了,“我们的工人无论在家还是在厂,还是习惯于用这种蹲位。”

  他曾到陈世法家去过,虽然住在楼上,家里没有煤气灶,还是那种烧煤的土灶,卫生间也没有马桶,仍然是蹲位,上面盖着一块可以手提的木板。

  “我坚持我的意见,”克丽斯塔没法想象没有冲水马桶,厂区的卫生怎么去搞,“还有,照明……”

  照明,按照秦东的意见,一支八支光的灯管就足够,能够照亮二十平米左右,可是克丽斯塔的标准中,厕所的标准也有亮度要求。

  “厕所搞那么好干什么?”齐澄、陈世法等人都同意秦东的意见,“我们有限的外汇不能用在享受上,要用在啤酒设备上,用在刀刃上,现在不是讲享受的时候,……嗯,资产阶级真会享受……”

  这不是享受的问题,也是卫生标准,其实,按照秦东的本意,他也是希望厕所能够达到外方的标准,可是这都是生产线的一部分,他不能让工人的屁股享受了,市里的财政难受。

  ……

  时间在争论中悄悄过去。

  朱奕对秦东也由起初的轻视到最后的震惊,现在他与考察团里的其他人都认为,秦东才是此次考察的最大功臣。

  进出口处掌握着省里贸易方面的信息,朱奕不费力气就联系到省里西部一个县,帮助克丽斯塔把手中二手设备卖了出去,当然是以二手设备的价格。

  剩余两天,考察团一行七人参观了两家德国啤酒集团的技工培训中心和生产车间,一行人又一次受到了震撼。

  在这里,啤酒技工培训3年后,经过工商协会的考试合格,才授予结业证,工人才能就业。

  “每培养一个工人,他们要花费2万马克。”回到旅馆,陈世法还是在由衷感叹,“真舍得下功夫。”

  如果兑换成人民币,一名普通啤酒工人的花费就要三万多人民币,这基本上要等于一名工人二十多年的收入。

  行程马上就要结束,作为团长,衣谨也善意地提醒大家出去逛

  请收藏:https://m.bqgpp.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