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六十五章 御书房奏对(上)_极品县令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c~杨玄辰心中松了一口气,他倒是不怕什么诗词歌赋的考教,反正唐诗宋词是信手拈来的,背几篇就是了。

  就是背出来的诗会有个麻烦,自己对这些诗句的释义是不精的,在大儒面前胡编乱造可行不通。

  奏对倒是一个好提议,这种形式务实,如果对奏疏的内容有了对策,在座的大佬们马上就能分辨出好坏。

  就是不知道司徒王然会出怎样的题目了。

  “司徒公还请出题。”

  王然别有深意地看了一眼杨玄辰,不卑不亢气度不凡,虽有些傲气和滑头,但也不失为一个年轻翘楚。

  他笑了笑,朝着建文帝问道:“陛下,是否可以用三年前江州水患的奏疏来出题?”

  “允了!”

  没过多久,伍大海取来几本奏章请王然过目,他随意挑选了一本交给了杨玄辰。

  “三年前,江州水患导致十六县受灾,富庶的良田颗粒无收,若不是前几年风调雨顺,怕是会有断粮的危机。”

  “然江州水患自古便是难题,若是开年之后春雨连绵,又要多处决堤……”

  王然的话无非就是几点问题,如何赈灾,如何治水患和如何安置灾民。

  这些问题关系到了方方面面,很容易回答也很难回答,对策如何落到实处如何防止贪墨,如何顺应民心是其中的关键。

  江州最大的问题还是在水患上,一旦出现水患,朝廷接着就要赈灾,拨款拨粮还要安置灾民防止疫情。

  所以,解决水患才是重中之重。

  这个时代没有孙叔敖没有范仲淹更没有郑国,从清水县至上京城时,杨玄辰几乎就没看到过有什么像样的水利工程。

  想到这,杨玄辰拱了拱手开了口,“陛下,可否借舆图一观?”

  建文帝摆了摆手,让伍大海取来了整个大炎的舆图。

  第一次看到完整的大炎版图,杨玄辰先是叹了一口气,并不是自己熟悉的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

  须臾片刻,杨玄辰走近舆图,指着江州的版图说道:“陛下,各位大人,从舆图上看,江州地势偏低,又有两川灌州。”

  “北部的红枫川行于三山之间,地势不但高而且对下游的平原形成了冲击之势。”

  “下游较窄无法承载洪涝,就算修建堤坝也是徒劳。”

  “若能放弃三山两边的两县,平了这两座山……”

  “荒谬,平山?岂是人力可为?你在这说故事呢?”鲁博远插了一句,而且说得很难听。

  “我们先不说能不能平山,若是真能平山,江州这处三峰交汇之地加上遥、平二县便能成为一处大湖。”

  “一来是缓解了地势差导致洪涝频发,二能发展淡水渔业……”

  “停停停,你先别说了,老夫还是刚才的看法,平山非人力可为,你的假设不成立!”鲁博远依然坚持自己的看法。

  此刻,建文帝的眼神略带狐疑,“杨玄辰,朕

  请收藏:https://m.bqgpp.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