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十二章 缓兵之计_重启人生1982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哟,企业计划书都写了,这莫不成是完成本?”

  “嗨,谈不上,毕竟现在还没正式开始动工,只是拟了个草案,我还准备吸收杜行长的宝贵意见,然后再正式成立完成本。”

  当李开阳拿出厚大二十多页的用订书器钉在一起的计划书的时候,两个银行职员不知何时已经凑到了杜松明的身边,刚刚还醉醺醺的眼神此刻却炯炯有神的盯着这份计划书。

  “呵呵,好,我看一看。”

  杜松明慢悠悠的睁开眼睛,几乎是半躺在椅子上的身子费劲的坐起来,拿起桌子上的一粒葡萄吃到嘴里,戴上眼睛,拿起计划书抖了两下后翻着页看了起来。

  一开始杜松明看得还有点儿不以为意的意思,但看到后面,他的眉头渐渐紧蹙,面色也是认真起来。

  杜松明也是见过不少世面的人,和想要来银行拉投资的企业家也会面过不少次,但是像这种规格完整,正式的企划书他却是头一回见。

  但这也怪不了杜松明,改革开放开始还没过多久,在这大多数老百姓对成为个体户都还抱有恐惧的时代,80年代的商人自然不可能掌握体系完整,知识点覆盖全面的关于企业与经济学的理念。

  李开阳虽然也没正经上过大学,是个半路出家的企业家,但这不代表他在成功以后放弃了学习,相反正因为在学历上有着遗憾,他学起来的动力要比其他人更加的充足。

  而且现在比较的对象还是80年代的商人,光从一个企业计划书草案之中,自然也会展现出巨大的差距。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杜松明在这方面可是内行中的内行,特别是当他看到那针对经营方针和发展战略写的内容,都有点儿惊的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这居然是一个20岁出头的年轻人写的?他怎么感觉李开阳对于企业的理解都已经超过自己了?这份企划书他能看懂的地方李开阳考虑的是滴水不漏,而他看不懂的地方,人家依旧能拿出自己的独到见解。

  “李老板……你刚才说这只是草案?我看着这份计划书怎么离成型就差你签个名字盖个章了呢?”

  “杜行长又开玩笑了,没有的事儿,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呢。”

  “呵呵,我可不会拿正事儿开玩笑,李老板,有一说一啊,你这一份企划书要是在去年我们瓦坊市的招商大会上拿出来,那肯定是有关部分重点扶持投资的候选对象。”

  杜松明的话多少是有着水分的,但李开阳知道的确有着可能性。

  改革开放的大浪潮虽已经形成,重点建设城市能够在政策大方针的引导下快速发展,但李开阳很清楚,并不是全国所有的城市,所有的省份乃至县市都能够搭上这一班足以改变时代面貌的列车。

  所以,对于一些偏远的地区要发展经济,主要还是靠

  请收藏:https://m.bqgpp.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